Annual frequency of dust storms in China.
Data from Goudie (1983) are given in bigger numbers.
占据中国整个面积的大约13%的中国沙漠是沙尘暴(Asian dust)主要发生源。该地区自75.E到125.E,自35.N到50.N,属于温带干燥地区。主要风蚀地区,特别是黄河盆地,与中国北部与东北部戈壁沙漠广阔地区一起,是中国西部与西北部沙漠地区。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,面积为32.74×104㎢。分析沙漠内陆地区的17个观测所的30年期间(1961~1990)施政资料结果,在Manxiyi和Tazhongyi地区最高达到60天。
中国的沙漠分布与来自东亚和印度季候风、南部、西南部、东南部的湿气影响的降水现象有关,中国的沙漠位于欧亚大陆内部,不仅远离受到湿气影响的地区,而且南部和西部的高山抑制着湿气流入。在冬季,沙漠地区的西伯利亚高气压呈强势,形成极端的寒冷、干燥气候。这些因素耦合的结果,中国的沙漠地区在温带气候地区形成最大的干燥地区。在沙漠地区,强风把大量的沙尘流入大气内,而上升的沙尘即使再次沉积在沙漠,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东边方向,顺着黄河沉积在黄土高原(Loess Plateau)。而且,强劲的偏西风把沙尘转送到离该地区几千公里的太平洋上空。
在中国,沙尘暴在中国北部与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发生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发生33次左右,在一直连接到北京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黄土高原经常发生。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在春季和冬季发生,但是每年发生的沙尘暴的1/3~1/2在4月份发生。每到春季,冬季冻结的地表土壤变得非常松散(loose),具备了很好的风蚀条件,通过素以东亚季风(East-Asian trough)闻名的中国东北部和西伯利亚上空的高空季风有关的前线系统形成。该季风与来自西北部的强劲的寒冷空气频繁的流入有关,卷席中国沙漠地区,形成强劲的沙尘暴。
(Shao,2000)